首页 · 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社新闻 · 详情
工匠精神的溯源之作——《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进入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公示名单

发布时间:2023-03-02 10:27:07     发布者:市场部    阅读数次:2784


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名单公示

   根据中央宣传部文件批复精神,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于2023222日评选揭晓。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设图书奖、音像电子出版物奖、出版科研论文奖三个子项奖。本届获奖图书100种、提名奖100种;获奖音像电子出版物30种、提名奖80种;全国优秀出版科研论文30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成功入围!

               

              

                            作者:陆敬严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198 

                         书号:978-7-5478-4244-7

                            

                         

                         

                         

                         

学者评价

   陆敬严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刘仙洲与王振铎的学术传统,将文献考释、考古发现、田野调查和复原研究相结合,撰写了《中国机械史》《中国古代机械文明史》《中国古代兵器》和《新仪象法要译注》等专著,与华觉明先生合作主编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的机械卷,实现了撰写完整的中国古代机械史的目标。由于继往开来的学术研究,陆先生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首屈一指的机械史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陆先生认同周谷城先生的“历史、科技史中有了复原研究才完整”的观点,开创了古代科技复原研究的新局面。

   复原是一种深度的科技史研究,有特别的难度。技术史论著通常讲述人、物、事、理,包括从学理上厘清技术知识的演进。技术发明的复原则需要更加完整的技术信息,不能停留在说得清科技原理上。例如,复原一件机械,就须明确它的构造原理、零部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技术数据、装配工艺和用法,以及工匠的技艺和意会知识。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往往只提供非常有限的技术信息,对于具体的构造和工艺大多语焉不详。

   复原研究者须考辩更多的相关史料,调查民间的传统技术,并与工匠进行交流及合作,这样才可能获得复原所需的信息。

   陆先生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复原实践和理论思考,系统阐释了复原研究的选题、资料搜集、调查、考证、模型设计和制作的要旨与方法,提出复原研究成果应以可靠性、科学性和多样性为评价标准。

   与常见的写法不同的是,他将部分机械的认知和刻画深化到能够复原出精致模型或实用装置的程度,即从纸上谈兵的原理分析和构造简介充实到可以实际制作的工程化程度。

                                                              ——摘自张柏春《“科技史中有了复原研究才完整”》

   《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是目前关于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最全面、系统的学术成果,体现了陆敬严老师四十多年来对古代机械文明研究的孜孜不倦和不懈努力,也反映了他对中国机械史学科发展所起的承前启后作用。

   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一直是机械史研究的重要方向,九十多年来不断得到推进和深化。王振铎先生是机械复原研究的大家,陆老师的复原工作是继王振铎先生后的最系统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台湾成功大学颜鸿森教授与他的弟子们在古代机械复原研究与设计方面做了许多出色的工作,并有相关专著问世。台湾学者更多是从机械工程学角度开展复原实践和科学论证。而陆老师则从史学和科学两方面出发开展研究。书中既有复原实践,也有科学分析论证,还有历史资料的考证和综合分析,其研究广度、深度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准,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他指出了复原与复制的差别,着重强调复原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多样性。实际上已经把机械复原研究上升到一个学科的水平。

                                                             ——摘自冯立昇《再现中国古代机械文明的努力》

   三十多年来,陆敬严先生博采前人所长,厚积薄发,理论建设已不是纸上谈兵或空中楼阁。书中关于复原研究的界定、依据、过程、评价标准、作用、意义与发展方向等灼见,以及对古代自动机械的“大体可信”“不足为信”“暂且存疑”三分而论的理念,无不源于长期实践而来的体悟。至于理论阐释与复原制作,则互为表里、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堪称本书的一大特色。由此,《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实现了对中国古代机械复原“实践与理论”的总结与展望。

   书中精彩之处俯仰皆是,战争器械、手工业机械、科技馆建设等部分图文并茂,且都是多年沉淀后拿出来的“干货”。诸多古代机械,有的长期尘封于史籍之中,更多的则消逝于阡陌之间,复原研究看似钩沉稽古,却更似“怀丙捞牛”,呈现出来的绝不仅是奇技与机巧,更是浸淫千载文明的璀璨与厚重。《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并非鸿篇巨制,却似一座纵贯古今、首尾贯通的浮桥,前人传递的巧智与朴拙,今人承继的探寻与认知,尽可通达。掩卷遐思,天工开万物,器与技皆可不朽。古代机械的复原研究看似雕虫小技,其中的大学问,乃至大境界,陆敬严先生找到了,也达到了。

                                                             ——摘自孙烈《文以载道,技亦载道》